国庆假期,不少朝九晚五的 " 小蜜蜂们 " 启动了游山玩水模式。不过,动辄数千元还订不上房的高额住宿费,也成了大家的心头痛。在旅游平台上搜索九寨沟、环球影城、西湖等热门旅游景点,周边酒店的房价在假期都有明显的涨幅,不少涨幅在 50% 到 100%。
面对酒店民宿这种 " 逢假必涨 ",广大居民习以为常,真的合法吗?说实在的,这个问题真的不是太好回答。要说合法,肯定大多数人不能接受。价格都涨成这样的了,还合法,岂不是法律有问题了。要说不合法,又确实找不到依据。价格法也好,其他法律也罢,都似乎没有对此做出明确限制,也没有将酒店民宿等的价格纳入到政府指导价格范畴。就算 2010 年发布的《关于规范酒店客房市场价格的意见》中提到:" 旅游热点区域和大型活动场所周边地区,可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》的规定,对酒店客房价格实施最高限价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,保证酒店客房价格的基本稳定。"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,地方政府和价格管理部门一般也不宜或者不会采取这样的干预措施,如果采取干预措施,在酒店民宿生意不好的时候,政府是否给予补贴呢?尤其在疫情影响下,酒店民宿大多生意很差,再在节假日实行价格干预,显失公平,也不合适。
如此一来,矛盾就集中到了广大游客身上,亦即游客要为节假日酒店民宿等涨价买单。这个矛盾怎么处理,笔者认为,应当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来考虑。譬如说消费券,能否在这个时候发放,以便于减轻外出旅游者负担。如果这样,就可以避免对酒店民宿等采取价格干预措施了。
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建议呢?也是有原因的,那就是地方政府在对待房地产市场问题上,就有这样的行为。要知道,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,房价持续不断上涨,特别是 2009 年,一度上涨幅度达到 65%,但是,没有一个地方进行过价格干预措施。也正是因为没有对房价实施干预,或者干预了也是装模作样。因此,从 2003 年到 2013 年的十年时间里,房价就涨了 5 倍以上,此后又连续上涨多年,直到提出了 " 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 " 定位后,才逐步趋于平稳。
所谓平稳,也就是涨幅越来越小,还没有进入到下降区间。真正进入下跌区间,是近几个月,新建住宅和二手房才微弱下跌。房价涨成这样,都没有实施价格干预,为什么要对节假日期间的酒店民宿实行价格干预呢?显然,依据是不充分的,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面对房价可能出现的下跌,以及开发商准备下调房价,一些地方还出台了诸如限制降价等措施,对开发商的降价行为进行强制干预。殊不知,房子是真正的生活必需品,比起旅游来,更加必需。而且,一套房子少则百万元,多则几百万元,降价 1%,就足够一家人假期外出旅游一次了,也足以应付酒店民宿涨价增加的支出。如果放着房价不管,或者对房价只负责推涨,不允许降价,那就更不应当对假日期间的酒店民宿等涨价说三道四、指手画脚。
笔者这样说,绝不是认为节假日酒店民宿等涨价是对的,而是说,既然都是市场行为,就应当公平公正,应当一视同仁。尤其像住房这种事关每个家庭生活的必需品,更应当重点关注、重点控制价格上涨。不能因为房价上涨能够带动地价上涨,能够给地方带来源源不断的土地收入,就放任不管,甚至推动价格上涨、保护价格上涨,这样的行政行为,就应当好好约束与规范。